专访成都武侯区工商联主席郭进军: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成都市武侯区工商联主席郭进军
中国经济网10月24日成都讯(记者 谭瑾若)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连续十年在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中名列第一,这样的好成绩也无不与武侯区工商联正确引导以及认真落实帮扶息息相关。
工商联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阻碍其助推民营经济的发展?本网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武侯区工商联郭进军主席,郭主席表示:“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工商联为企业务实服务是关键。”
为企业搭台唱戏 “娘家”人角色要扮演好
据了解,武侯区工商联自1992年成立以来,已经陪伴着武侯区的民营企业度过22年光阴。在这22年的发展历程中,武侯区的民营企业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绩。尤其以新希望集团为代表,新希望集团以806亿元的营收总额入榜中国500强企业并排名第14,在川企排名中荣获第一殊荣。
郭进军说,“虽然武侯区有一些较大的民营企业,诸如新希望、八益家具、彩虹电器、置信集团等本土企业日前发展前景良好,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小微企业占比较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工商联必须着力积极思考以及探索如何助推这些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今年1—6月份数据显示,武侯区的私营企业有5.3万户,个体户有5.8万户,企业登记数排全市第一名,目前有区县一级异地商会7家,行业商会2家,最近 还新成立了一家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会。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武侯区的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据了解,目前武侯区的民营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达到69.1%,民营经济已经成了武侯区经济发展的根本。
尽管民营经济占据了武侯区经济的大半壁江山,但是纳税过千万的企业却只有一百家左右,这说明了武侯区的大型企业较少,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 已经有了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固定模式,但是许多小型企业却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缺乏资金是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有一些行业已经达到饱和状态,那 么必然的有些发展不乐观的企业将面临洗牌出局的局面,还有一种情况则是部分小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为害怕承担过多风险,所以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意愿并不强 烈”。
面对这样的窘境,郭进军主席表示工商联在这种关键时刻要时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深知自己肩上所负重担,工商联作为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要多向党和政府反映民营企业的心声和诉求,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
带领企业突围困境 务实服务是关键
武侯区近年来以科技为先导,以园区为龙头,以现代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新兴房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鞋业高端为主的轻工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构建城乡一体、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些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尤其是高新技术开发区武侯科技园、西部鞋都工业园、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的顺利建设,形成了以西部智谷为标志的产业发展集中区,成功的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以及创业者的眼光。而近年来政府不断颁发各项利于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政务服务到位,都极大的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虽然有政府政策扶持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依托,但是企业在发展时都会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显露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资金缺乏是最大的问题,对此我们武侯区工商联支持成立了武侯区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会,希望通过这个促进会为不同的企业解决不同的资金问题”。
事实上工商联在开展各项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时,也会遭遇各种的困难局面,“为了解决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传递有效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我们已经在筹 建公共网站,希望通过这个网站能够很好的结合线上线下的交流与沟通,并且我们还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抓好商会服务工作,促进整个商会的发展。”同时,区工 商联牵头制订了武侯区民营企业座谈会制度、区级领导走访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民营企业与区级领导“双向约见制度”、民营企业问题建议办理制度,旨在解决民营 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除了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外,郭进军主席说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并帮助民营企业家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
目前,武侯区工商联已经与四川大学商学院EDP培训中心合作开办了企业创新与发展课程培训班,郭进军主席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够带领企业突围困境,为企业做好务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