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微博”“微信” 临高网络法庭晒出“阳光审判”
【原标题】上“微博”、“微信”,临高法院与网民双向互动———
网络法庭晒出“阳光审判”
回想起在京城领奖的情景,临高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梁国华至今仍有几分激动。
10月9日,全国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梁国华代表临高县人民法院领取了“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奖牌,这是我省法院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运用新媒体推进信息化,临高“网络法庭”应运而生。
“微博”直播审判
“人民法院为人民,感谢临高县人民法院为我家做的一切,好人一生平安!”这是当事人符某在该法院司法政务微博上发的信息。从9月16日通过临高县人民法院 微博发出信息,到9月30日被执行人王某将一条金项链、一对金耳环返还给申请人符某,一桩婚约财产纠纷案在该法院的努力下画上句号。
据临高县人民法院院长刘嘉介绍,2012年5月,该法院司法政务微博上线,开我省法院系统之先河。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微博已成为宣传法治知识、与公众沟通交流、接受社会监督的平台。
截至目前,临高县人民法院的新浪微博已发布信息近7000条,拥有“粉丝”1.2万多名。
互动频繁的该法院微博,逐步成为“阳光审判”的推动力。
2012年10月9日,该法院通过官方微博对一起刑事案件庭审进行直播。这是海南法院系统的首次庭审微博直播。法制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3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新华社、南海网、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发表时评,称此举朝司法公开、透明迈出了一大步。
“微信”预约审判
而时下正流行的微信,也成为临高县人民法院的新助手。
9月13日,该法院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通。
“我这次在临高打官司立案,通过微信预约。”一位要求匿名的当事人说,“我得知开庭时间,也是法院发微信告诉的。”
据了解,该法院正在开发网络诉讼服务平台,建成后与微信平台对接,公众可从微信平台获得实时的案件信息和服务。
刘嘉表示,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及时、便捷、互动的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加细致、完善的司法服务,以公开促公正,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临高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元芳你怎么看?”这是梁国华在该法院办公系统BBS上发的一个帖子。全面推行网络办案、办公,对习惯于传统办案模式的法官可能存在抵触情绪。对此,梁国华发帖让大家讨论信息化建设和审判工作的议题。
经过一轮“发帖—跟帖”过程,以及其他多种方式的学习与发动,该法院上下很快就统一了思想。如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词汇,已是法官、干警们的口头禅,并成为促进他们工作的有效工具。
电子系统提速
9月28日,临高县人民法院开通“在线诉讼服务平台”(http://www.lingaofayuan.gov.cn),构建起网站、微博、微信三位一 体的服务平台。记者登录时发现,网站上的“当事人服务区”,包括预约法官、阅卷预约、网上立案、案件进度、庭审查询、判后答疑等子栏目,当事人可获得多项 诉讼服务。
在打造网站、微博、微信综合服务平台的同时,临高县人民法院投入40余万元建成的“科技审判委员会系统”,现已开始启用。这个科技审判系统,全程数字化运行,融合了语音控制、多媒体显示、计算机网络接入等功能。
据介绍,“科技审判委员会系统”流程为:在审判委员会会议室,秘书先将案件审理报告电子版上传到“科技审判委员会系统”;开会时,每位委员点击系统界面, 电子版的审理报告及其与案件相关的资料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会中会后,可通过该系统访问法律法规库,查询所需资料。
“审判临高某农资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陈某涉嫌非法持有毒品案等7个案件,只用了一个星期,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这得力于‘科技审判委员会系统’的启用。”刘嘉接受采访时说。
记者易宗平特约记者吴孝俊
通讯员黄颖